本報訊 為將大數據模型競賽成果轉化為公益訴訟履職實效,鐵嶺市人民檢察院于10月9日至13日組織開展了“公益訴訟+大數據模型”實戰演練。活動由公益訴訟檢察部門與技術信息部門聯合實施,通過實務實訓、實踐實戰,成功輸出三個實用模型和多項監督線索,打造了數字賦能監督的“鐵嶺樣本”。
演練伊始,由兩部門負責人帶領的兩支“戰隊”用時兩天完成需求調研、數據歸集與課題選定,鎖定食藥安全、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四個高頻難點問題作為實戰課題。
在為期三天的核心實戰中,兩隊以“上午建模、下午核驗”的節奏展開比拼。第一戰隊聚焦食藥安全,構建“匹配—異常—性質不符”三級篩查模型;第二戰隊針對生態環境問題,通過比對名稱、地址與行政許可信息精準識別問題點位。技術部門同步搭建了安全專用的數據環境予以支撐。
模型的應用顯著提升了監督效率。第一戰隊在核查線索時,憑借模型指引,僅兩小時即完成證據固定。辦案人員感嘆:“傳統方式一天最多查五家,現在效率提升十倍以上。”周末,兩隊集中復盤,針對模型誤判優化規則數十條,確保了模型的精準度。
活動總結會上,成果豐碩。兩隊不僅實現了大數據模型在“一類場景”的應用覆蓋,更提煉出“數據要素提取三步驟”和“模型驗證四方法”,為基層辦案提供了清晰指引。針對數據滯后等實戰中發現的問題,技術部門當場制定優化方案;公益訴訟部門則選取兩個基層院作為試點,推動成果模型投入實際應用,檢驗其適用性。
鐵嶺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陳猛表示,本次活動是鐵嶺市檢察院以數據賦能公益訴訟的新起點,第五檢察部將持續深化業務與技術融合,為鐵嶺高質量發展筑牢司法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