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陽市“法治文化輕騎兵”普法宣傳隊參加法治文藝演出活動
9月1日,省司法廳對“遼寧普法”?微信公眾號進行全面改版優化,真正實現了從“單向推送”到“雙向互動”的轉變。從線上的“云端課堂”到線下的“田間普法”,從省級平臺的統籌規劃到各地市的特色創新,我省正以“線上+線下”聯動的模式,織密一張覆蓋城鄉、貼近群眾的普法網絡。
數字賦能讓普法“活”起來
“現在想了解法律知識,只要打開手機看案例或者普法視頻就行,連怎么申請行政復議流程都講得明明白白!”近日,在沈陽市渾南區某企業工作的劉女士,一邊滑動“遼寧普法”微信公眾號的推文,一邊向記者展示她收藏的普法欄目。
如今在遼寧,像劉女士這樣通過?“線上+線下”雙渠道便捷獲取法律服務的群眾越來越多。數字賦能與線下深耕的雙向發力,正讓普法工作突破時空限制,悄然走進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們始終把群眾法治需求放在首位,通過新媒體新技術讓普法‘活’起來、‘動’起來。”省司法廳普法與依法治理處負責人介紹,今年9月1日,省司法廳對?“遼寧普法”微信公眾號進行全面改版優化,聚焦發布時間、內容架構、視覺呈現,打造精準內容定位、高頻優質推送及多元互動形式的普法平臺,真正實現了從“單向推送”到“雙向互動”的轉變。
線上“云課堂”普法無死角
在省級平臺引領下,遼寧各地市紛紛結合地域特色,打造出一批接地氣、受歡迎的線上普法品牌。
撫順市司法局工作人員正在剪輯最新一期《撫小司說法》短視頻。“我們邀請司法行政工作人員、律師等擔任‘普法主播’,針對群眾關心的婚姻家庭、鄰里糾紛、消費維權等問題,用案例講故事、用通俗語言講法律,在‘法治撫順’公眾號、‘撫順普法’視頻號同步推送。”撫順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充分運用網、端、微、屏平臺,每日推送‘掌上學法’,攝制《跟著律師學民法典》系列短視頻,升級后的‘法治撫順’公眾號覆蓋全市80余萬戶家庭,實現群眾‘電視觀法’‘手機學法’。”
大連市則將普法陣地延伸至“空中”,構建起一張立體的“空中普法網”。在大連交通廣播直播間,《交廣有說法》?節目正進行到“法律咨詢”環節,主持人與特邀律師共同為聽眾解答“交通事故后如何理賠”的問題。而10集《法律明白人》紀實片,則以大連各區“法律明白人”的工作日常為切入點,記錄他們調解糾紛、普及法律的故事,讓“身邊人講身邊法”的理念深入人心。
線下“趕大集”服務送上門
線上普法如火如荼,線下普法同樣深耕細作,將法治服務送到振興一線與百姓身邊。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平房子鎮的文化廣場上,“法治文化輕騎兵”普法宣傳隊隊員們正忙著為村民發放《鄉村振興促進法》宣傳冊,律師坐在幾位村民中間,耐心講解“土地流轉中的法律風險”。“我們組建‘法治文化輕騎兵’普法宣傳隊,下設律師分隊與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分隊,開展‘百所連千村、法治促振興’活動,把法律條文轉化為‘家常話’,幫助村民打通‘辦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路徑。”朝陽市司法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在法庫縣,普法工作則與民俗文化實現了“無縫銜接”。在丁家房鎮大蛇山子村舉辦的東北秧歌展演中,縣司法局組織的普法講師團正忙著發放宣傳資料,《民法典之婚姻家庭編》《防范養老詐騙指南》等手冊被一一遞到村民手中。“大媽,您看這個手冊,里面講了怎么識別養老詐騙,要是有人讓您投資‘養老項目’,可千萬別輕易掏錢!”講師團一邊給村民張阿姨講解,一邊用手機展示近期發生的養老詐騙案例。“縣里每年都會舉辦秧歌展演、豐收節等民俗活動,我們每次都會來搞普法宣傳,把法律知識融入歡聲笑語里,村民們愿意聽、記得住,比單純開會講法律效果好多了!”法庫縣司法局法治宣傳科科長徐賀告訴記者。
省司法廳相關負責人說:“普法工作沒有終點,我們將繼續探索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法治精神真正融入百姓生活,為遼寧全面振興新突破增添堅實的法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