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
大連的現代化寫字樓里,紅色引擎正激活樓宇生態圈,各個大廈黨群服務中心的燈光溫暖明亮,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關于黨建引領、服務民生、助推發展的動人故事。這些故事匯聚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推動著樓宇經濟蓬勃發展,也為新時代基層黨建工作寫下了生動注腳。
問題·“三難”擋路
大連繁華商區吸引了大量企業入駐,然而,樓宇黨建卻面臨著顯著的特有難題:中小企業高度集聚、白領員工高度密集、流動黨員高度分散,導致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難、活動陣地建設難、黨員教育管理難。
解題·黨建創新
近年來,大連市委社會工作部積極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創新,構建起多方協同、資源共享的黨建共同體。通過打造樓宇黨群服務中心,有效輻射和服務樓宇黨員、職工、企業及社會組織,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樓宇黨建生態圈”。

“海之云”黨群服務中心開展活動
上方大廈:不求所屬 但求凝聚
走進大連市中山區上方大廈23層的“海之云”黨群服務中心,幾名年輕黨員正通過手機掃碼體驗沉浸式3D黨史展館。“這樣學黨史一點也不枯燥!”一位金融企業員工笑著說。這個300平方米的空間已成為大廈內35家企業、1500余名員工共享的“黨建客廳”。
面對樓宇內企業聚集、黨員分散、組織建設難的現實,2015年,大連市中山區海軍廣場街道在此創新建立“海之云”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以“不求所屬、但求凝聚”的理念破解“三難”問題,通過智慧黨建模式激發整座大廈的黨建活力。
“我們通過組織聯建、活動聯辦、陣地聯用,把不同企業的黨員凝聚成共同體。”“海之云”黨群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常媛介紹。這里不僅提供傳統黨建服務,還開設共享書院、樂活課堂等7個共享項目,將紅色教育融入日常活動。
七年來,這里推動6家企業新建黨組織,促成多家企業合作共贏。“通過黨支部牽頭,我們已經與多家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這種以黨建為紐帶的交流更值得信賴。”某銀行李經理借用中心舉辦了多場資源對接會。
現代服務業總部大廈:紅色能量 每周“快充”
清晨的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在現代服務業總部大廈一樓大廳。8點剛過,大家陸續走進大廈,黨員先鋒崗的值班人員面帶微笑,熟練地指引著人流。“您的外賣已存放在智能取餐柜,午餐時間可到23樓黨群服務中心用餐。”這樣的溫馨提示,每天都要重復上百次。
“請大家往這邊走,今天的‘快充一刻’馬上就要開始了。”每周五中午11點15分,大廈電化教育室里,來自不同企業的黨員們準時聚集。金融公司職員張鑫說:“這15分鐘設計得真巧妙,剛好看完一個紅色微視頻,加上進行簡短討論,這種碎片化學習特別適合我們的工作節奏。”
在23樓1000平方米的西安路區域化黨群服務中心,現代服務業總部大廈管理公司董事長兼黨總支書記侯魯寧正在整理《黨員成長管理檔案》,“這是我們獨創的檔案管理系統,詳細記錄著每位黨員的成長軌跡。”侯魯寧說,“黨組織不能懸浮在半空,必須扎根在企業經營的土壤里。我們實行交叉任職機制,讓黨組織在人才培養、職工利益等重要事項上享有話語權。”
“去年,黨總支協調解決了停車難問題,讓我們真正看到了黨建的實際效能。現在遇到什么難題,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找黨組織協調。”某企業員工王穎說。
亞太國際金融大廈:需求清單 馬上就辦
中午12點整,亞太國際金融大廈的“紅壘讀書會”現場座無虛席。“我們需要什么,黨組織就提供什么,這種精準服務讓人暖心。”某證券公司王經理在分享會上感慨地說,“上次我提出需要最新的金融政策解讀,沒想到第二天黨總支就邀請了銀保監部門的專家來舉辦講座,這種效率令人驚嘆。”
記者了解到,大廈黨總支根據企業或白領需求,建立服務項目清單、需求意向清單和共享資源清單,每季度通過問卷調查、線上報名等方式,有的放矢為企業開展“三單式”服務。
在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的樓宇黨建陣地上,“一個中心十個功能區”劃分得井井有條。五年來,這里共開展各類活動60余次,服務企業100余次,惠及員工近千人。一位外資企業負責人贊嘆道:“這里的黨建服務做得精細,開展的活動既傳達了黨的理論政策,又為我們企業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最讓企業稱道的是大廈黨總支打造的創新創業共享空間。圍繞企業創新和小微企業發展,黨組織定期組織數字經濟沙龍和云服務主題推介會,還帶領企業走出去參與轄區惠民大集,幫助企業擴大影響力,激發創新活力。一家初創企業的負責人說:“通過這些活動,我們不僅獲得了政策指導,還對接到了投資機構,真是受益匪淺。”
希望大廈:建生態圈 “望暄”聚能
“您好,請往這邊走,我來為您介紹各個功能區。”在希望大廈2樓的“望暄”黨群服務中心,專業的引導員正在為參觀者介紹640平方米的七大功能區。
圖書閱覽區內,幾位企業員工正在查閱資料;會議室內,一場政策解讀會剛剛結束;文體休閑室里,員工們正在放松身心。
某外資企業員工告訴記者:“在這里不僅能參加黨建活動,還能獲取政策信息,進行業務對接。上周我們就在這里找到了一個新的合作伙伴,這種便利是黨建服務帶來的。”
據悉,希望大廈是東北首個LEED鉑金級認證寫字樓。去年9月,希望大廈黨建融合體正式成立,14家樓內企業及社區作為成員單位,通過“1+N”議事協商機制,打造樓宇協商自治平臺。希望大廈經理告訴記者:“這種模式讓我們從單純的租賃關系轉變為發展共同體。最近通過這個平臺,我們成功引進了6家優質企業入駐。”
中山區還選派了專業行業部門,提供上門式、定向式、精準式包保服務。區級領導多次組織大廈運營商、街道、樓內企業代表召開座談會,介紹惠企政策,深入分析短板,研究解決途徑。同時,通過“大連中山發布”等主流媒體樓宇推介專欄對希望大廈進行宣傳推廣,以政務高效率助力希望大廈發展“再上一層樓”。
多座樓宇:共享食堂 一舉多得
4月17日,中山區樓宇“白領共享食堂”啟動儀式暨資源對接會舉行。會上,成大大廈、人壽大廈、中遠海運大廈、萬達大廈等4座樓宇獲首批共享食堂授牌。大連日月明酒店中央廚房、遼寧天廚香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推介智慧配餐、團膳配送等運營模式,為食堂運營提供多元方案,依托智慧化管理系統,為樓宇白領提供多樣化、高品質的餐飲服務。
“今天有紅燒排骨和清蒸鱸魚,都是選用新鮮食材制作。”記者采訪當天中午11點半,人壽大廈“白領共享食堂”里,廚師長正在向就餐者介紹菜品。會計師事務所員工小林端著餐盤說:“以前總是叫外賣,現在走幾分鐘就能吃到熱乎可口的飯菜,不僅更健康,每個月還能省下不少餐費。”
成大大廈物業經理看著就餐人流高興地說:“共享食堂啟動后,午餐時段客流增加了30%,既方便了白領,也帶動了樓內商業,這種共贏模式讓我們都很滿意。”中山區委社會工作部負責人介紹:“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就餐問題是影響白領工作體驗的重要因素。通過黨建平臺匯聚周邊白領用餐需求,我們實現了樓宇食堂互通、配餐外送和專業團餐三種運行機制。”
目前,作為第二批共享食堂,宏譽大廈共享食堂已投入運營,萬達大廈完成2.0版本升級。正在就餐的銀行職員王女士說:“這里的飯菜不僅可口,更重要的是就餐環境很好,經常能遇到客戶和合作伙伴,吃飯之余還能聊聊合作,真是一舉多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