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孫女的情況確實復雜,社區不僅為我們送來好政策,還提供了溫暖幫扶?!鄙蜿柺泻推絽^新華街道豐澤社區居民王大娘站在“共享自習室”門口,看著外孫女和大學生志愿者解數學題,聲音有些哽咽,“現在有大學生‘拉手’幫扶、愛心商戶送物資,還有親子活動……以前是‘等幫助’,現在感受到的是全社會的溫暖。”這一變化的背后,是豐澤社區創新的“三聯合”機制——聯校、聯商、聯社凝聚“澤友圈”,為困境兒童、獨居老人、就業困難群體織就溫暖“幫扶網”,成為創新基層治理的鮮活樣本。
“以前的民生服務是‘提著燈籠找光’,發材料、貼通知,網格員跑斷腿,政策傳得遠,但需求接不住?!必S澤社區黨委書記王孝軍坦言。“比如王大娘的家庭,女兒因抑郁癥自殺、女婿再婚,老兩口帶著患精神類疾病的外孫女生活。這類特殊困境,僅靠政策和階段性幫扶還不夠,必須構建持續性、多層次的幫扶體系?!?
創建“三聯合”的靈感源于一次“需求清單”分析會。網格員匯總的居民訴求里,既有困境兒童的心理輔導、獨居老人的精神陪伴,也有就業困難者的技能培訓、特殊家庭的長期關懷。“基層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大合唱’?!蓖跣④娬f,“把高校的專業力、企業的資源力、社會組織的服務力聚合,讓‘弱連接’變成‘強網絡’,才能激發基層治理活力,實現‘社會幫社會、居民幫居民’的轉變。”
由此,“三聯合”機制畫出了“同心圓”:困境兒童小愛因母親病弱、父親打工,只能跟著奶奶生活,社區通過“聯?!倍ㄖ啤皩W業+生活”雙軌輔導;獨居老人王阿姨曾因子女在外倍感孤獨,社區“聯商”“聯社”聯動,不僅有愛心商戶定期送生活用品,還聯合慈善會舉辦“百叟宴”“鄰里消夏會”;社區孵化合唱團、舞蹈團,并引入沈陽市老科學技術工作者協會趣味課程,帶領老人們編中國結、練唱《夕陽紅》,日子從“等飯香”變成“盼出門”;47歲的下崗職工劉大姐更在“聯商”中受益——社區聯合培訓學校舉辦技能學習班,收集轄區崗位信息,助她找到合適兼職,“社區不僅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
“三聯合”織就的服務網持續延伸:社區在共青團和平區委支持下成立“送你一朵小紅花”困境兒童服務品牌,與沈陽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合作幫扶困境兒童;國家開放大學“慧齡空間”項目落戶豐澤社區助力“銀齡幸?!?,“澤友圈”越擴越大,這些力量為社區就業、教育、養老、醫療、志愿服務、文化傳承等六大民生品牌筑牢了堅實保障,為豐澤社區“澤潤365”黨建品牌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點睛
從“單槳”劃行到“千帆”競發,豐澤社區的“三聯合”機制正是這場溫暖破局的密鑰——“聯校”送專業、“聯商”聚愛心、“聯社”強服務,社區從“管理主角”轉身為“資源樞紐”,社會力量從“旁觀者”變身“劃槳人”。當基層治理的溫暖圖景由眾人共繪,每個居民都成了幸福家園的共建者、共享者,這或許就是“千帆”最動人的注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