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李曉婷,1984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2010年入警,歷任分監區長、副監區長、教導員、監區長等職務。曾榮獲“省屬監獄系統優秀黨務工作者”“省教育轉化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獲嘉獎3次。
女性罪犯更加容易敏感脆弱,于她們而言,心理救助同樣很重要。
——李曉婷

剛參加工作時,李曉婷是“全國司法行政系統二級英雄模范”張曉兵悉心帶教的“新兵”。張曉兵一生擔當奉獻的精神深深扎根在她心底。她仍清楚記得,張曉兵即便因病視物模糊,躺在病床上,也不忘通過電話指導工作。那堅定的聲音,成為她前行的動力,激勵她立志像張曉兵一樣,成為用心用情教育改造罪犯的好警察。
榜樣引航 初心如磐
14余年從警路,李曉婷腳踏實地,深入分析犯情、鉆研工作、總結經驗,逐步成長為業務骨干。她用耐心與愛心,挽救一個個迷失的靈魂,引領他們走向新生。
新收罪犯吳某不到20歲,性格偏執易怒,常因小事與同犯起沖突,還會摔東西宣泄情緒。李曉婷觀察發現,她手腳勤快卻敏感多疑。經多次耐心談話,吳某終于敞開心扉,哭訴自己和母親長期遭受父親家暴的經歷,對母親牽掛不已。李曉婷深知,像吳某這種本質不壞、有家人牽掛的罪犯,只要多給予關愛與認可,便容易轉化。于是,她持續關心吳某,并鼓勵其參加監獄職業技能培訓,掌握一技之長,出監后能養活自己和媽媽。在她的努力下,吳某逐漸改變,不僅情緒穩定了,與同犯相處也融洽了,這一系列轉變為其順利回歸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精準幫扶 重燃希望
“我們要賦予她們生活的希望。”擔任七監區監區長后,李曉婷將用心用情落實到每一個行動細節上。她要求分監區長每周抽查監控,以此判斷罪犯改造時的情緒波動。這看似繁瑣的工作,實則是摸排罪犯信息、化解矛盾于萌芽的關鍵手段。一次,李曉婷發現罪犯金某情緒波動大,心理負擔重,失眠易怒,甚至有輕生念頭。她敏銳察覺金某必定有所隱瞞。原來,金某和丈夫被投監時,襁褓中的孩子被送往福利院,10年未曾謀面,她不知如何面對孩子。
李曉婷深知,心病還需心藥醫。她第一時間前往沈陽市兒童福利院看望金某的孩子。看到與自己孩子同齡,眼神卻滿是閃躲的孩子,李曉婷心中一軟,輕聲問:“想不想去看媽媽?”孩子怯生生點頭:“警察阿姨,我想有媽媽,想告訴她,我在等她,等她一起回家!”當金某看到這段視頻,情緒崩潰,泣不成聲。她從未想過,李曉婷會代替自己,像母親一樣擁抱孩子。
李曉婷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安排金某與孩子見面。當金某聽到會見廣播叫自己名字,看到10年未見的孩子用小手隔著玻璃小心翼翼觸摸自己的臉時,她放聲大哭:“對不起,對不起,等媽媽回家!”此后,金某重拾生活信心,不僅在生產技能比賽中屢獲佳績,還主動將技術傳授給同犯。
悉心培養 攜手奮進
七監區民警是一支平均年齡29歲的年輕隊伍,面對工作經驗相對不足的警察,李曉婷耐心指導,手把手傳授經驗。她鼓勵新警在工作中大膽嘗試,不怕犯錯,因為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快速成長。
她精心挑選法律文書范本和個別教育典型案例,在監區例會中進行針對性指導,有效提升監區警察的履職能力。在她的引領下,監區已有5名同事走上中層領導崗位,全體警察干勁十足。李曉婷始終堅信,“要求別人之前,自己先做到!”她的以身作則,讓監區形成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從“我能干”轉變為“我要干”。
李曉婷用女性特有的溫柔與堅韌,在高墻之內默默奉獻。她每天第一個到崗,最后離開單位,用實際行動詮釋對工作的熱愛。她就像黑暗中的微光,為那些破碎的靈魂點亮希望,成為大家心中的榜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