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我保證不再滋擾彭家,也不再為遷墳的事鬧了。”近日,調兵山市某村村民李某在調解協議上鄭重簽字,這場僵持近1個月的激烈糾紛,在調兵山市綜治中心的統籌聯動與精準施策下成功化解。
打破僵局的“鑰匙”,是綜治中心跳出常規調解思路精準提出的“親情介入、情感疏導”核心策略。
事情的起因要追溯到6個月前的一場安葬。村民彭某為已故父親選擇墳地時,將其安葬于村公共墳場中李某已故長輩兄弟二人的墳塋之間。這一行為引起李某及其親屬的強烈不滿,要求彭某立即將父親墳塋遷出。此后,李某多次在酒后前往彭某家中滋擾,言語威脅對方家人,情緒一次比一次激動,矛盾逐漸升級。得知情況后,鎮里立即將矛盾上報至調兵山市綜治中心。
中心接報后,第一時間組織公安、民政、心理疏導等多領域專業人員組成工作組開展聯合研判,隨后,中心提出“親情介入、情感疏導”核心策略,建議工作組將調解重心轉向李某最信任的兒子和兒媳。
在調兵山市綜治中心指導下,工作組工作人員多次上門開展工作,先與李某的兒子、兒媳深入溝通,說明糾紛脈絡、法律后果及對家庭的影響,爭取到二人支持。隨后每次調解都邀請二人同行,從家庭和睦、父親健康、法律后果及未來生活等角度,對李某進行反復耐心勸導安撫。
工作組堅持每日走訪李某的同時,還引導彭某換位思考,并帶著彭某多次上門道歉表達誠意。在親情的感化和誠意的傳遞下,李某對抗心理松動,最終接受“三年期滿后遷墳”方案,并簽訂書面承諾,表示不再滋擾彭某及其家人。
“對于當事人情緒偏執、行為極端的糾紛,借助其最信任的親屬進行情感干預與情理疏導,往往是打破僵局,降低對抗性與危險性的有效途徑。”調兵山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書記張漢波表示,這起糾紛的成功化解,關鍵在于綜治中心充分發揮了“指揮中樞”的統籌協調作用,有效整合鎮村及政法各基層單位力量,形成化解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