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要求,要壓實責任,擰緊考核“責任鏈”;要堅持問題導向,打好排查“組合拳”;要堅持長效監管,織密生態“防護網”。
本報訊 近日,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大連、丹東、錦州、營口、盤錦、葫蘆島市召開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進展情況現場調度會,切實推動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落地見效。
會上,沿海六市生態環境部門詳細匯報了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推進情況,重點講清排查整治過程中的難點問題與實踐經驗。省生態環境事務服務中心海洋專班針對具體工作細節,與沿海縣(市、區)生態環境分局展開精準問詢與深入交流,并現場操作,演示利用遙感影像開展入海排污口排查的技術方法,直觀展示如何通過衛星遙感鎖定疑似排污口位置、結合現場核查精準定位,為基層工作提供了專業指導。
會議就下一步工作提出明確要求:要壓實責任,擰緊考核“責任鏈”,嚴格依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入河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的實施意見》部署,明確2025年年底前必須完成近岸海域所有排污口排查,并基本完成重點海灣排污口整治,各地要切實落實政府屬地管理責任,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同聯動,形成工作合力。要堅持問題導向,打好排查“組合拳”,堅持“有口皆查、應查盡查”,聚焦整治實效,強化整改跟蹤問效,嚴把監測數據質量關,規范監測頻次與比例,確保數據真實可靠。要堅持長效監管,織密生態“防護網”,建立入海排污口動態管理臺賬,依托國家入海排污口信息管理平臺及時更新報送信息數據,實現“一口一檔、動態管控”,按照規范化建設要求,推進入海排污口在線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提升精準監管能力,并暢通公眾監督渠道,鼓勵群眾舉報排污口違法行為,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監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