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用更貼心、更精準的服務,給‘一老一小’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讓咱們社區成為他們最溫暖的家。”社區工作人員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今天,我們繼續以守護“朝夕美好”為主題,請社區書記分享關心呵護“一老一小”的具體做法與經驗。

采擷地:沈陽市
用愛編織社區溫暖生活
講述人:魏萍
職務:沈陽市沈河區風雨壇街道茂泉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我是沈河區風雨壇街道茂泉社區黨委書記,我們社區里住著3874 戶人家,共7813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人有3210人,未成年人516 人,“一老一小”占了社區人口的近一半,是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我們把服務“一老一小”當作社區基層治理的頭等大事,努力通過各種辦法,給他們打造一個溫暖又貼心的生活環境。
為了更好地照顧老年群體,我們從了解他們的需求入手。借著“敲門行動”的機會,我帶著大家挨家挨戶走訪,仔細了解老人們在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想法。根據這些需求,我們構建了“三網融合”的服務模式。
在生活保障方面,我們開展了“暖心行動”,重點關注高齡獨居老人。我組織社區工作者和志愿者成立服務小組,定期上門給老人理發、打掃衛生。到現在,已經為800多位老人提供了服務,讓每一位高齡老人都能感受到社區的關愛。
健康問題是老年人最關心的。我們聯合沈河區風雨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楠山有約廣昌路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打造了“醫養結合”的服務體系。為65歲以上的老人免費預約體檢,跟蹤管理慢性病,給每位老人都建立了個性化的健康檔案,一共3210份。每季度我們還會組織義診和用藥指導活動,每年能服務1100多人次,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
精神生活也不能忽視。我們打造了“一刻鐘護老服務圈”,建立了“銀齡幸福驛站”,里面有文化學習、康復健身和心理咨詢等區域。還組建了書法繪畫、智能手機課堂等12個興趣小組,每年開展40多場活動,惠及老年人2000余人次,目的就是要讓他們的晚年生活豐富多彩。
對于社區里的孩子們,我們也有一套獨特的關愛模式。我們構建了“三色分類、雙向守護”工作機制,給516名兒童都建立了“紅黃藍”三色臺賬,根據不同情況提供精準幫扶。像有5名紅色兒童,我們專門安排人結對幫扶,輔導課業、疏導心理。還有2名困境兒童,在我們的努力下,得到了愛心企業的資助。
安全教育對孩子們很重要。我們開設了“四季護童”主題活動,春天教防溺水知識,夏天講食品安全,秋天普及交通安全知識,冬天開展消防安全教育。通過現場講課、外出參觀等方式,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每年開展20多場活動,能覆蓋500多名兒童和家長。
為了讓孩子們更好成長,我們聯合區婦聯和愛心企業,發起了“益同成長 陪伴未來”活動。組織“周末課堂”“心愿認領”等有趣的活動,把社區、家庭和社會的力量整合起來,一起為孩子們的成長助力。

采擷地:鞍山市
把民生小事辦成暖心實事
講述人:張瑩
職務:鞍山市千山區泉興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近年來,我們社區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實事項目,重點關注“一老一小”服務,搭建以社區為平臺、社區工作者為支撐、社會組織為載體、居民志愿者為輔助、社區黨委為補充的基層治理共同體,用心用情把民生小事辦成暖心實事,以無微不至的服務為社區的老人和孩子繪就幸福的生活畫卷。
身處老齡化嚴重的社區,在“一老”服務保障工作中,要將養老服務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重要內容,為老年人提供文化助老、健康助老、生活助老等針對性服務,確保老人“時時有人護、事事有人管”。住在社區多年的梁秀華老人今年80多歲,老兩口生活拮據,子女又都離得較遠,生活瑣事成了老兩口的生存大事,我們安排志愿者定期為老人上門服務,從生活照料到陪聊天、談心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入手,讓老兩口感覺到,“雖然我們不是親人,卻比親人還貼心”。在三車廠小區改造后成立了百姓食堂,社區積極推進食堂建設和服務,妥善解決了社區老年人吃飯難問題。定期組織開展愛心義診,醫護志愿者為轄區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年群體提供上門服務、病癥問診、咨詢和健康檢查,每年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健康體檢,做到“一人一檔”讓“老有所醫”成為我們社區老年人的健康底色。
作為一名母親,我知道孩子是每個家庭的牽掛,作為一名社區書記,我深知,解決好“一小”才是把服務做到了群眾的心坎里。我利用社區的優秀資源,聯合社區周邊的兄弟單位以法治教育為重點,圍繞交通安全、防溺水、預防校園欺凌等多個方面開展公益講堂,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課外知識,也讓孩子們在寒暑假期間有事干、有人管。2025年春節,我們還開展了“迎新春,寫春聯”的活動,書法老師現場教授孩子們寫春聯、寫福字,讓孩子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寒假期間開展兒童安全知識講座,不斷提高未成年人的應急處置、逃生自救能力,上好安全教育第一課。在社區圖書室,孩子們在這里學習新技能、結交新朋友,社區就是家長們放心的“第二課堂”。

采擷地:丹東市
為“一老一小”打造“五彩”樂園
講述人:仇曉
職務:丹東市元寶區九道街道東堯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
在我們社區,“一老一小”不僅有所樂,還有所為。“一老一小”在被關愛的同時,也激發了自己要“有所為”,來為自己的人生充值。
東堯社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497人,占總人口36%。近年來,社區常態化開展“結對認親”活動,建立臨時救助機制,幫扶困難老人。針對老年人多的特點,社區積極推進“長者食堂”建設,被評為“市老年友好型社區”。
為了豐富老年人生活,社區組建了樂隊、舞蹈隊,在社區專門找了處活動室,這樣,老年人既能自娛自樂,又不會打擾居民休息,大家相處其樂融融。社區還帶動老黨員、老干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發揮他們帶頭模范作用,26名老黨員帶領群眾參與文明宣傳活動、各類公益活動,老人們覺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人生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我們社區,有個中小學學生家長微信群,深受家長的關注和喜愛。我們社區“五色花”志愿服務項目活動以服務青少年身心健康、快樂成長為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五種志愿服務類別為依托,讓青少年在志愿服務中得到學習、成長、充實、提升。社區不定期公布為孩子們開展的各種活動。受活動人數所限,每次活動通過接龍的方式報名,報不上名的家長常常感到遺憾。
“五色花”志愿服務活動,開展“紅色”精神傳承宣講活動,包括“聽老戰士講抗美援朝”“小小少年講紅色故事”等一系列弘揚“紅色文化”宣講活動;開展“紫色”科普體驗活動,“走進水文局、了解水文化”“了不起的印刷術”“童心探氣象”等活動打開學生眼界;開展“金色”勵志教育活動,開展各類才藝展演、義演,在充分展示個人才藝的同時,增強了青少年自信心,開展“模擬法庭”“銀行小職員”“爭做小小消防員”等活動,樹立正確職業理想;開展“綠色”環保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小小少年、創城有我”“共建聯手、植樹添綠”等活動,有效提升青少年生態價值觀;開展“藍色”困難群體幫扶救助活動,定期開展“微心愿”活動,“青少年表演隊”在重陽節、端午節等節日為敬老院老人表演。開展“困難兒童一對一幫扶”活動,志愿者與社區困難家庭兒童“結對子”,形成了“共學”“共享”“共成長”的良好氛圍。
多年來,社區讓老年人得到溫馨的關愛,讓青少年在活動中得到學習、成長。東堯社區成了“一老一小”喜愛的“五彩”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