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王哲,男,漢族,1991年出生。18歲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的工地上打工時,王哲失去了右臂。2019年,入職于彰武嘉泰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美團外賣)當上了一名送餐騎手。2022年4月18日,獨臂外賣騎手王哲在網上發布第一條短視頻,他的堅強與樂觀打動眾多網友。2024年獲得遼寧省五一勞動獎章。
·閃光點·
斷臂沒有折斷他向陽而生的勇氣,他咬著筆桿練字、凌晨苦練單手騎車,用23天血汗叩開職業大門;面對流量誘惑,他拒絕販賣苦難,在抖音記錄單手包餃子、種菜養魚的尋常煙火,讓數百萬網友看見“殘缺也能活得漂亮”。他的電瓶車永遠锃亮如新,床單每周轉向追逐陽光,這個把“平安喜樂”貼在車頭的男人,用獨臂托起了比健全人更豐盛的生命溫度。

獨臂外賣小哥王哲
在王哲的視頻中,他嫻熟地用左手做飯、清掃、送外賣,沒有去刻意展現失去右臂后生活的艱辛。這個用左手托住了生活重量的外賣小哥不僅自己活得很精彩,還照亮了他人。
好好生活的念頭
3月底的一個清晨,彰武縣街頭薄霧未散,一抹亮黃色的身影已穿梭在早點鋪與居民樓之間。王哲用左臂穩穩托住外賣箱,側身從電瓶車上躍下,三步并兩步跨上臺階。不到五分鐘,一份熱豆漿被遞到客戶手中。“謝謝小哥!”門后傳來道謝聲時,他早已轉身下樓,衣角帶起一陣輕快的風。
右臂空蕩蕩的袖管,曾讓多家外賣平臺將他拒之門外。2019年初春,美團彰武站負責人李偉仍記得那個執拗的年輕人:“他連續來了七次,每次都帶著不同的方案——單手固定餐箱的支架圖紙、雨天防滑鞋套樣品,甚至自學交通法規整理的筆記。”被問及堅持的原因,王哲搓著左手厚厚的老繭說:“機器能絞斷胳膊,但絞不斷想好好活著的念頭。”
在堆滿維修工具的辦公室里,李偉向記者展示了一段監控視頻:王哲為練習單手騎車,連續23天凌晨在停車場繞圈,車把上綁著的毛巾浸透汗水;為防湯水灑漏,他自創“三層打包法”,用皮筋、夾子配合下巴固定餐盒。“現在他是我們站的‘零投訴騎手’。”李偉指著墻上月度考核表,“他現在每天的送單量在50單左右,暴雨天送單量永遠排前三。”
胡同深處的春天
跟著王哲穿過七拐八扭的巷子,倒數第二間小院的門楣上,“平安喜樂”的毛筆字有些褪色。十平米的小屋里,窗臺綠蘿垂成瀑布,魚缸中幾尾紅鯉攪碎一池陽光。“床單每周換向日葵圖案,花開的方向要對著窗戶。”他彎腰給多肉噴水時,左腕露出串磨舊的檀木珠——那是客戶阿姨送他的生日禮物。
廚房灶臺前,王哲演示單手打雞蛋的絕活:拇指扣住碗沿,四指捏蛋輕磕,蛋液在空中劃出完美弧線。“最拿手的是土豆絲炒肉。”他說著掀開冰箱,保鮮盒里碼著切好的配菜,“都是經理送的,說我削皮太費時。”窗邊貼著泛黃的日程表:5:30晨跑,6:00喂魚,22:00寫日記……“字確實丑,”他指著墻上“堅持”二字笑出聲,“但總比18歲那年用嘴叼著筆寫強。”
抖音賬號“獨臂騎士日記”記錄著這些瑣碎:暴雨中外賣箱頂著的舊雨傘,幫鄰居追回的滾落蘋果,垃圾桶旁救下的瘸腿流浪狗。最火的視頻里,他單手包餃子的作品獲得23萬點贊,可他卻關閉了打賞功能。“有家MCN公司要給我編悲慘故事,”他搖頭,“生活本來的樣子就足夠動人。”
街頭流動的暖意
客戶張阿姨抹著眼淚回憶道:“2022年,我老伴心臟病突發送不了醫院,小王凌晨騎車五公里找值班醫生。”他的電瓶車把手上至今掛著十幾個藥包,貼著不同顏色的標記貼。
在彰武縣騎手驛站,記者看到面“暖心墻”:有他幫汽車司機推車的照片,有水果攤主送的香蕉模型,更多的是手寫卡片。“小哥王哲把我忘帶的哮喘藥掛門把手上”——客戶劉先生;“暴雨天背我奶奶上樓,羽絨服擰出兩斤水。”——大學生小陳。
晚上七點收工時,幾個騎手擠在小院啃西瓜。“有次他一天送82單,就為給白血病孩子湊捐款。”同事大劉吐著西瓜籽說。王哲卻忙著給電瓶車貼上新的笑臉貼紙,“‘生活嘛,笑一笑就好了’是我送給自己的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