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落腳點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在沈陽市大東區長安街道長安社區,隨處可見群眾參與基層治理的生動成效。一件件辦得漂亮的“小事”,是長安社區黨委不斷拓展大東區“民生十條”服務內涵的生動實踐,把黨的溫暖與力量傳遞到每家每戶,讓社區真正成為居民心中無可替代的溫馨港灣。
長安社區黨委著眼人民群眾的切身需要,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作用,貼近群眾、發動群眾、引導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讓社區的公共事務內化為每一個居民的指南、方向和目標,推動實現“黨建所望”轉為“群眾所向”,夯實黨的基層執政基礎,持續打造群眾熱愛的美好家園。
志愿者在社區開展扭扭棒教學活動
老舊小區舊貌換新顏
“在我們社區,你要是問還有什么要改進的地方?沒有,現在太滿意了!”
今年83歲的郎素蘭居住在長安社區長安小區內一棟建于1988年的居民樓中,自房屋建設之初就居住在這里的郎素蘭如今已經四世同堂,推開單元門,見到的是不銹鋼樓梯扶手、整潔干凈的樓道、粉刷一新的墻面,絲毫看不出這是一棟近40年的老樓。2023年,長安小區對13棟住宅樓和公共區域全部實施整體改造,在小區內拆除違建,實施地下管網、線纜入地、防水節能、道路和綠地改造,增加文體設施、安全設施,小區里的路平了、燈亮了,老百姓的屋里暖了、心也熱了。
長安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于2024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后的黨群服務中心面積達到2980平方米,在黨群服務中心內部,設有綜合服務區、養老服務站、“萬卷書舍”城市書房、靜音練功房、多功能廳等20個功能分區,在寬敞明亮充滿現代感的社區綜合活動室,居民們沉浸其中,各得其樂。
用服務織密幸福網
“退休后,養老金足夠花,看病有醫保,家里兒女沒負擔。我這身體能蹦能跳的,就組織了社區合唱團,平時還帶著大家一起去養老院慰問演出做公益。”82歲的錢為民是社區活動的“主力軍”之一,在隨后即將開展的展演中帶領20余位社團成員盛裝出席,以飽滿的情緒獻上葫蘆絲齊奏《紅歌三聯奏》、合唱《母親是中華》等社區演出的保留曲目。
改造前老黨群服務中心的社區活動空間小,只有舞蹈、合唱、模特3個社團,現在社區活動空間大了,葫蘆絲、笛子、大樂器、太極等21個社團每天把社區排練的時間表占得滿滿當當,日日歡聲笑語。
長安社區黨委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依托現代化服務陣地,打造全齡化的幸福教育品牌。每周開設公益課程40余節,涵蓋書法、美術、非遺面塑、AI、舞蹈、民樂、紙貼畫、合唱、手機攝影等多個方面,年開展活動2000余場,惠及居民2.8萬人次,“睦鄰尚學 情暖長安”幸福教育品牌項目榮獲2025年全國新時代“終身學習品牌項目”。
志愿服務在于“常聯系”
遠親不如近鄰。在長安社區,鄰里守望不僅是一句溫暖的話語,更是化作實實在在的行動。
獨居老人馬阿姨住在長安小區6樓,行動極為不便,難以獨自下樓。了解情況后,對門的志愿者家庭承擔起照顧馬阿姨的責任,每天都像家人一般,幫忙買菜、購置生活用品,還貼心地幫忙清理垃圾。
長安社區黨委以精準服務為導向,傾力打造7支志愿服務隊,對獨居老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進行重點標注,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實際需求,建立詳細的臺賬。志愿服務不止于一兩次“送溫暖”,更在于“常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