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葫蘆島市龍港區玉皇街道翡翠社區的“煙火議事亭”,公告欄上三組資料格外醒目——“正在議的事項”“推進中的事項”“已解決的事項”,居民駐足間便能對社區治理進程一目了然。長廊方寸納民聲,“和”字亭下解民憂,“議事亭”方寸之地成為民主協商治理的大舞臺。
議事協商會議解決積水倒灌問題
議事協商破治理難題
“我們社區是年輕社區,去年在區委社會工作部的專業指導下,我們建立了‘1+5+N’議事協商模式。到目前為止,通過議事已經解決了9件民生大事。”對“議事”的功效,翡翠社區黨委書記、主任韓影直言,很多問題就是在“七口當家、八口主事”的議事中一件件得到了有效解決。
翡翠社區成立于2023年,下轄水木清華、碧波花園、翡翠城、華為家園、龍富九里等5個居民小區。5個小區有新有舊,因此,既有老小區的老毛病,也有新小區的新問題。2024年,翡翠社區在龍港區委社會工作部“1+X+N”議事協商架構的基礎上,打造出“1+5+N”議事協商模式。“1”即社區黨委書記牽頭,“5”涵蓋“兩委”成員、網格員、政協委員等固定成員,N則按議題動態納入利益相關方、鄉賢能人等,形成“黨組織引領、網格搭臺、各方參與、協商共治”的治理閉環,繪制一幅多元共治共建共享的基層善治新圖景。
民生矛盾變民心工程
“誰家的電動車不得充電!沒有充電的地方不拉線咋辦?”
“那也不能‘飛線’滿天,一堆安全隱患吧?”
“要我說,得想辦法讓大家有地方能充電,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
小區居民電動車“飛線”充電問題被搬上了“議事亭”的桌面。參加議事的人員各抒己見并達成初步共識——完善充電設施。
翡翠社區對5個小區的電動車充電需求情況進行了全面摸排。掌握第一手信息資料后,與電業局等協商充電車棚建設問題。“翡翠城和龍富九里充電設施即將建完,另外3個小區已經在‘排號’選址。”這個進度一部分寫進了“議事亭”“推進中的事項”,一部分寫進了“已解決的事項”。本來是一個矛盾問題,經過議事、推動、解決,變成了民心工程。
問題解決得越好,居民認可度越高,議事隊伍就越來越大,很多熱心的居民都紛紛參與到議事中來,共治氛圍愈來愈濃烈,最多的一次議事,有二十五六個居民參加。
“水木清華小區停車位太少了。”
“小區邊上有一片地又臟又亂。”
兩個本來“不挨邊”的問題被拿到了“議事亭”。議事中,熱心居民楊叔拋出了一個“合并同類項”的良方——能不能把空地改造成停車場?這讓大家瞬間眼前一亮,意見統一。
社區趁熱打鐵,聯合物業一起找居民了解情況、找開發商核實情況、到規劃局查圖紙……很快,臟亂差的空地治理了,新增了110個停車位,物業還順勢開了一個通行門。一個議事,解決了3個問題。
議事協商解決環境臟亂問題
民生賬單記幸福清單
成果數據最具說服力:社區累計解決“飛線”充電31起,新增綠化帶400㎡,根治積水倒灌等9項“頑疾”。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效應,是小區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積極性、主動性的提高。
碧波花園小區居民劉明明曾經是一個“俠士”,看哪都不順眼,有啥事都得“插一嘴”。去年8月份,雨水倒灌使小區積水嚴重,他更是帶頭找社區、物業要說法。社區帶領物業找到區政府、住建局和施工方,一舉解決了這個問題。從那以后,劉明明的觀念變了,行動也變了,成了社區代言人。干工程出身的他,更是在議事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屢屢想出“金點子”,成為社區治理的“強內助”。
為了激勵居民參與議事,社區設立“積分存折”,轄區商戶主動捐贈洗衣液、毛巾等禮品用于積分兌換,“議事達人”累計積分超千分。“大事小事都是公共利益的事,關鍵是要讓居民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韓影說。
在翡翠社區,“黨組織引領、網格搭臺、各方參與、協商共治”議事協商已成為解鎖基層治理的幸福密碼,“議事亭”讓“民生事”與“眾人商”無縫對接;多元主體的協同共治,讓“陌鄰”變“睦鄰”;“多方協同”的服務鏈,讓“問題清單”轉化為“幸福賬單”。